2025 年暑期,我校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取得丰硕成果。44 支实践团队、2000余名师生圆满完成“三下乡”“返家乡”“扬帆计划”实践任务,相关活动获每日甘肃、中甘网等媒体报道 200 余篇。此次实践活动打造了“重点团队引领、专项计划示范、分散实践覆盖”的立体化模式,形成“点上发力、面上铺开”的格局。雁苑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淬炼担当精神,展现出新时代好青年的形象。
传承红色精神,筑牢信仰根基。各二级单位与职能部门打造红色实践品牌,组织师生走进陇原红色地标。“弘扬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实践团在兰州和庆城县的红色场馆研学,创拍纪录短片讲述抗战故事。“红色溯源汲精神,黄沙披绿见初心”团队在武威天祝、古浪探寻红色足迹,感悟治沙精神。“赤焰・化炽”实践队结合专业开展红色微宣讲,并签订《清廉科研承诺书》。“星火金城”团队走访中山桥、兰州战役纪念馆,坚定理想信念。
聚焦文化传承,深化以文育人。多支团队以艺术和科技为手段,开展文化实践活动。“以美润心,铸魂育人”手绘乡村美卷实践队在榆中县以墙绘美化乡村。“敦煌古乐・数藏幻音——莫高遗音数字重现”实践队用数字艺术保护莫高窟文化遗产。“沙艺传薪・漠韵非遗”守护队在民勤县记录沙艺技艺。“舞韵敦煌・创启未来”实践队在杭州宋城传播敦煌文化,还有团队深入探索地方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路径。
立足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多支团队通过实践探索文化赋能产业的路径。“甘谷麻鞋助农实践队”在天水甘谷调研麻鞋技艺传承与电商创新,启动 “麻鞋新传人”计划。“敦煌遗韵・数绘传承”团队在敦煌参与文创设计。“武山滩歌文化振兴”实践观察队记录武山县乡村文化变迁。“玫瑰探秘”马家湾村主题研学队在宁夏石嘴山开展调研,“阿干时代记忆探索”实践队为工业遗产活化留存素材,“裕路同行・文旅融合”实践队在肃南调研裕固族文化。
践行环保理念,守护绿水青山。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多支团队开展环保实践。“生态甘肃・青春护航”雁青科技志愿服务队在城市广场、乡村草场等地开展环保宣传等活动。“钛白探源・碧水攻坚”实践团队融合工业探秘与生态保护,“化韵护河・土壤重金属探秘”环保实践队进行土壤与水质保护实践,“生态逐梦青马行”实践团在张掖市甘州区考察生态区等地。
投身推普行动,共绘团结画卷。“雁鸣陇上”“语润陇原乡”等六支团队深入民族地区和农村基层推广普通话,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活动等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之力。
情系乡村教育,点亮童心梦想。多支团队开展乡村教育关爱服务。“AI +乡土艺术 STEAM” 星芽美育志愿队在庆阳大滩小学结合AI与皮影艺术开展美育实践。“棋思妙想・书香传智”益智志愿服务队在西北书城搭建平台。“暖阳育梦”青年实践队在成县开展爱心教学,还有团队在各地开展音乐、体育等帮扶活动。
传播文明风尚,服务基层治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实践宣传团队在兰州、平凉等地通过文艺演出宣传移风易俗。“金融卫士”志愿者宣传队和“伴爱同行防诈你我他”实践队在榆中县和平镇等地开展金融知识及反诈宣传,提升群众文明意识与防范能力。
后续将以“实践归来话成长”为主题做好此次社会实践的“后半篇文章”,持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实践育人与思政教育、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真正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 “大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