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践课丨旅游学院“绣迹东乡·文旅兴乡”实践队

日期:2025-07-24   |  来源:   |  浏览:10 次 [ 字体:       ]

指尖金丝翻飞,掐丝珐琅工艺勾勒出牡丹绽放的灵动姿态;彩线飞针走线,东乡刺绣针线间织就着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临夏大地上,非遗技艺正借助“指尖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载体。7月12日至14日,兰州文理学院“绣迹东乡・文旅兴乡” 实践队深入甘肃省临夏东乡族自治县等地,实地探访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的生动故事。

访谈过程中,临夏州妇联王部长表示,大力发展“指尖经济”不仅让掐丝珐琅、东乡刺绣等非遗技艺得到有效传承,更让各族群众在手艺传承中携手合作、共同致富,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掐丝珐琅非遗工坊负责人解娟用朴实话语道出心声:“指尖的力量看似微小,却能编织起增收致富的大梦想;单个民族就像一根丝线,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才能织就共同发展的美丽画卷。”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非遗工坊在技艺传承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实践团队结合专业所长提出建议:从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和临夏地方特色故事中挖掘手工艺品纹样创意,丰富产品文化内涵;开发数字化营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非遗产品市场影响力。与此同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游客对非遗手工艺品的消费意愿与需求偏好,力求从生产供给与消费需求两个层面,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手工艺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

此次实践活动将课堂理论知识搬到乡村田野,队员们在亲身体验民族地区非遗故事的过程中,让专业理论与实践需求深度碰撞。他们用科技赋能的思路点燃非遗传承的火炬,以青春智慧为“指尖经济”添薪加火,让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撰稿:李博学
通讯员:马明兰
审核:安婧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