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名家 译趣畅聊 雁青思“享”启智

日期:2025-04-22   |  来源:   |  浏览:15 次 [ 字体:       ]

4月18日,文昌楼多功能厅内书香四溢、座无虚席,我校 “共读经典,对话师长——雁青思‘享’会”(第二期)在此精彩启幕。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教师、兰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仲泽教授化身“引路人”,带领雁苑学子开启了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经典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同学诵读了仲泽教授翻译作品《瓦尔登湖》的经典片段,清脆的朗读声交织着湖畔生活的诗意,将梭罗笔下的自然之美与宁静之韵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氛围沉浸在浓郁的文学气息之中。

仲泽教授以“翻译谈趣”为主题,以托尔斯泰的不朽名著《复活》为切入点,娓娓道来。他时而压低声音,讲述聂赫留朵夫的忏悔与救赎;时而语气激昂,描绘玛丝洛娃的悲惨命运,将故事主线生动铺展。随后,自然过渡到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名作《苹果树》,深入剖析文学翻译面临的挑战,既要突破语言转换的难题,又要保留原著精神内核。他巧妙举例,说明译者如何通过遣词造句,让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贴合中文读者阅读习惯,点明翻译是对原作思想、情感、文化内涵的深度再创作 。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翻译要点,仲泽教授精心挑选了诸多具体实例,详细介绍翻译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及应对方法。他通过对比不同译本对同一语句的处理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准确把握原文含义、选择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仲泽教授强调,“信”是忠实于原文的“辞”,即字词表达;“达”是准确传达原文的“意”,即思想内容;“雅”则是还原原文的“神”,即风格韵味。他鼓励同学们阅读经典译本,仔细品味译者是如何在这三个层面上精益求精,让经典跨越语言障碍,绽放永恒魅力。


分享过程中,仲泽教授妙语连珠,频频与同学们互动问答。他穿插讲述因翻译不当引发的逸闻趣事,引得现场笑声不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搭建起雁苑学子与经典对话、与师长交流的宝贵平台,于潜移默化间激发同学们对经典阅读和文学翻译的浓厚兴趣。

撰稿:安文婷     摄影:韩文星    赵俊丽      审核:安婧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