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3 | 来源: | 浏览:
10 次
[ 字体:
小
中
大 ]
近日,学校2025寒假“返家乡”总结评优工作落下帷幕,评选出一批优秀组织、优秀学生、优秀成果。传媒工程学院和外语学院获优秀组织奖,101名同学获优秀个人,19件调研报告获优秀成果。
寒假期间,校团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精心组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构建严密的“三维联动”工作体系,借助“创青春”平台实现岗位与学生的精准匹配,并强化了过程安全管理。此次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实践、乡村振兴实践、社区服务等七大实践领域。1770 名学子如同归巢的大雁,奔赴家乡各地,在基层舞台上展现青春风采,为家乡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同时也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标。

“雁苑代言人” 回访母校,共筑梦想新征程。耿蓓蓓、俞昭鸿等同学化身“雁苑代言人”,回访高中母校。他们借助 PPT 展示、校友访谈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宣传兰州文理学院。丰富的图文资料、精彩的校园故事,让兰州文理学院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生动地展现在学弟学妹眼前,在他们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传媒工程学院石国伟同学分享感受时提到:“看到学弟学妹眼中的期待,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将母校温暖传递下去的责任。”


投身实习一线,奏响双赢乐章。温川、雷佳鑫、李虹运等 346 名同学,走进地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实习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展现出专业素养、拼搏精神与创新精神,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音乐舞蹈学院的葛鑫德同学,入职电商公司担任直播助理。他精心策划“非遗文化+农产品”主题直播活动,通过新颖的直播形式吸引众多观众关注,既助力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深挖家乡文化,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田伊可、马利娟、兰俊兴等同学主动投身家乡文化的挖掘工作,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无限热忱,为非遗传承和民俗活动的策划注入新活力,贡献青春力量。教育学院的陈宇同学参与到社火筹备中,不仅进行节目编排、场地规划,还深入了解社火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价值。旅游学院的卢娜同学返乡后积极策划文化节、帮扶孤寡老人、宣传垃圾分类,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


奔赴服务基层,展现青年担当。在社会治理与服务的广阔舞台上,1300余名雁苑学子勇立潮头,无论是在理论宣讲的课堂,还是在关爱留守儿童的现场;无论是送温暖关爱行动,还是在环保的前沿阵地,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外语学院李佩灵同学,时刻将社区弱势群体的冷暖挂在心头,定期组织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并开展细致的安全检查。数字媒体学院严祎娜同学搭建小学生课业辅导平台,精心策划各类特色文化活动,主动参与环境整治。他们凭借青春的蓬勃朝气,挥洒辛勤的汗水,赋能基层建设发展。
展望未来,兰州文理学院将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任务,持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多方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不断完善从项目策划、过程指导到成果评价的全链条育人体系,激励更多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历练成才。
撰稿:牛文庆 供图:实践学生 审核: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