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实践课 | 文学院实践团队传播高山戏,弘扬陇原魂

日期:2023-09-11   |  来源:团委   |  浏览:38 次 [ 字体:       ]

2023年暑期,文学院“传播高山戏,弘扬陇原魂”实践团队前往陇南市武都区,实地调研武都高山戏文化,传承陇原“非遗”。

访高山戏的发源地。在高山戏的发源地——上尹村,团队成员观看当地百姓的表演,随机走访村民,感受到他们对于高山戏、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在村史馆,队员们了解了高山戏发展的前世今生,了解到于高山戏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现状。

高山戏的历史与发展。实践队员深入了解了高山戏的起源。武都高山戏,又称“演故事”“走过场”,发源于陇南武都高山地区,是从陇南当地的民间祭祀活动和传统社会中孕育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高山戏演出程式多种多样,语言生动,幽默诙谐,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演员古朴浑厚的唱腔,跳摇扭摆的把式舞,加之以贯穿古今的唱词,使得这门民间艺术有着别样的风采。高山戏的语言是当地的特色方言,唱词有七字两句的对联体,有五字四句式的绝句体,还有山歌体、律诗体等,用地方特色展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地村干部说,他们的演出场地主要以民间打麦场、农家院、庙会戏、社火戏台等为主。一般由村民自编自演,乐器以二胡、打击铜锣、拨儿、牛皮鼓、铰为主,兼有唢呐、三弦、琵琶等。当初是为了纪念明代大将军李文忠的忠、义、勇,当地人为此自编自演了高山戏,后来便形成了传统。

高山戏的特点。在调研中,结合文献资料,队员们梳理了高山戏的特点,对发展和传承高山戏做了深入思考。高山戏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剧和川剧的特点,适合表演各种人物形象和性格,高山戏的表演具有社火场上的“把式舞”跳、扭、摇、摆舞步动作的特点,但更多的动作是百姓演员对于生活劳动的再现和加工。高山戏在武都等地流传了上千年,深受的当地民众的喜爱。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高山戏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用当地村民的话来说,“这个高山戏是我们这里的魂”,“我们看了上千年的戏,做人也是会有杆秤”,“高山戏对于我们来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的选择就是一直会将其发展传承下去”,“我们就喜欢高山戏,就是要发展传承下去”。

高山戏的传承。实践团队在鱼龙镇中心小学,了解到当地小学生一直在学高山戏,对于高山戏文化也是非常热爱。“一进门来就唱开,天官赐福送财来。一送父母寿元长,二送粮担憋满仓……”在师生观看高山戏片段后,老乡讲述了当地高山戏的程式:议事、出灯、过关、圆庄、上庙、走印、踩台、灯官说灯、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步骤。实践队员们收获满满。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高山戏的历史和传统,被高山戏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所感动,深感传承高山戏文化意义重大、任重而道远。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人类的社会信仰、民族传统、人文精神、道德观念和时代的价值观,纷纷表示要在学习调研非遗文化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努力担负起建设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重任。

通讯员:陈子鸣    初审:安婧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