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代文明的种子生根开花——“新征程 新思想 新作为”理论普及宣讲团系列报道五

日期:2021-09-02   |  来源:团委   |  浏览:11 次 [ 字体:       ]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之举。7月18日-2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新征程 新思想 新作为”理论普及宣讲团来到学校帮扶的庆城县桐川镇,走访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开展干部群众访谈与问卷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为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汇智献策。

参观走访,了解阵地建设情况

如何让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真正服务百姓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样才能建设成为“百姓之家”?实践队员们带着这些思考,先后走访参观了桐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崾岘村和三合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滩村党群服务中心,并与相关负责人交流。走进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墙上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传图文主题鲜明、设计精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活动内容和照片上墙,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让队员们实地感受到了当地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高度重视。

据桐川镇党委书记徐进文介绍,近两年全镇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镇级)1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级)8处,另有6个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在建设。镇上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1个,14个村分别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1个,建成政策宣讲、科技服务、矛盾调解、健康义诊、扶困助老、文化娱乐等8个特色支队,将党员干部、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先进模范、致富带头人等纳入文明实践队伍。定期组织志愿者、返乡创业人士、退休教师、典型模范人物等乡贤队伍走进实践现场,围绕脱贫攻坚、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信访矛盾化解等重点工作,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和情感心理困惑。

“下一步,我们将在持续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阵地利用,推动项目创新,发挥榜样力量,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真正做到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徐进文书记的话让实践队员们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了更深的认识。

问卷调查,聚焦队伍建设与群众需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需求这两个关键要素,实践团队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的人群构成、招募方式、服务内容、人员保障、社会价值、存在问题,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项目的主要类别、服务对象、参与主体、有效形式、活动频率与时间、群众喜好、改进方向等内容。

实践队员们走街串巷,走村入户,在桐川镇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桐川镇的乡镇干部、村干部、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普通农户、易地搬迁户、脱贫户、老党员等多个群体,共发放并回收两套调查问卷共计205份。遇到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队员们就逐题逐句地对问卷题目进行解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并顺利填写问卷。“虽然帮助有些群众填写问卷会比较费时费力,但为了保证抽样群体的广泛性和调查数据结果的科学性,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群体”,实践队员陆小龙说。队员们将纸质调查问卷统一录入电子问卷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形成桐川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调研报告与建设指南。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要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群体,准确把握基层受众的特点与需求,精准发力,有的放矢,你们的问卷调查很有意义。”学校驻党崾岘村干部俞兴龙老师的话进一步坚定了实践队员们做好这次调研的信心与决心。

创新体制机制,让文明实践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激发文明实践内生动力,需要在探索机制、创新制度上下功夫。桐川镇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志愿服务等形式,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制度化、品牌化、项目化,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为了调动村民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当地设置了卫生保洁员、交通劝导员、危房信息登记员、理发员等公益性岗位,并给予一定的工作补助,一些曾经的贫困户通过参与公益性岗位劳动也实现了脱贫增收。党崾岘村还开通了志愿者服务微信平台,制定了年度实践活动计划并公开公示,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将单位和个人参与情况与评先评优挂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走进了党崾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一角的“爱心超市”,货架上农用机具、副食、文具及其他生活日用品应有尽有。“超市里的物资很多都是咱们兰州文理学院捐赠的,村民志愿参加集体活动或者打扫卫生这些公益劳动都可以积分,积分可以兑换超市里相应价值的物品,所以叫‘爱心超市’。”党崾岘村文书赵亮亮给队员们介绍道,在爱心超市,文明实践活动的累计积分被赋予了货币的功能,激发了村民投身文明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村民们在集体活动、公益服务中不仅得到了经济实惠,也接受了文明教育和文化熏陶,扩大了文明乡风传播的群众基础。

担当青春使命,播撒新时代文明的“种子”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校教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大力开展文化服务和群众性文明活动,推动移风易俗,提升基层群众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驻村干部俞兴龙老师对实践队员们说。

近年来,学校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理论宣讲、留守儿童关爱、“文艺轻骑兵”、普法宣传与法律援助、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指导、家电维修、推普下乡等主题,因地制宜,深入桐川镇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乡镇街道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流动文明实践活动,让当地群众感受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化雨春风。

此次调研中,实践队员们也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让基层群众登台发声唱主角,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说身边理,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几天以来,实践队员们同群众面对面交流,通过接地气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生动具体地传递到群众心里,展示了文理学子的良好形象,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也将新时代文明的“种子”播撒在了桐川这片土地上,期待它们落地生根,开出绚烂的文明之花。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