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结石榴籽,共筑民族情——兰州文理学院“推普下乡促进民族团结”青年实践团实践纪实

日期:2021-08-16   |  来源:团委   |  浏览:11 次 [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语言文字是载体、桥梁、纽带、钥匙,在国家和民族内部起着凝聚人心,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今年暑期,兰州文理学院“推普下乡促进民族团结”青年实践团深入学校帮扶的庆城县桐川镇回族聚居地党崾岘村等地,围绕“推普送课送文化,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在社会实践中学党史、办实事,为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推普进乡村,一言一语总关情

7月17日,由文学院9名学生骨干组成的“推普下乡促进民族团结”青年实践团抵达桐川镇党崾岘村,在学校驻村干部俞兴龙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乡情民情,深入调研党崾岘村普通话推广情况和各族群众对民族政策的了解情况,累计访谈50余人次,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6份,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通过实地走访村委会、访谈村干部,实践队员们了解了当地的民族构成、民族聚居、产业发展等情况,并通过在桐川镇街道、党崾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关于当地掌握普通话的少数民族村民比例、汉语书写掌握程度、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对国家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的熟知程度与信息获取渠道等第一手数据资料。

通过入户访谈,队员们发现,普通话在当地村民中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较低,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率相对较高,并且不同区域村民的口音也存在差异。据驻村干部介绍,由于当地沟壑纵横、梁峁相间的地形限制,村民居住过于分散,造就了“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风”的民情,对于党的政策的宣传也带来了困难。

队员们在调研中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让村民们认识到,学好普通话不仅有利于扩大社会交往,促进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商业经营,提升生活水平。听了队员们的宣传,村民们纷纷表示,要更加重视自身的普通话学习和子女的普通话教育。

“我们从小到大说的都是家乡话,大家都习惯了,但现在免不了出门办事,村里来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了,跟他们交流就发现很不方便,别人听不懂。虽然我现在年纪不小了,学起普通话来有些困难,但还是要坚持学,更要让子女学好普通话,这确实很重要。”回族村民马耀清对实践队员说。

送教进课堂,平仄音韵助成长

盛夏的黄土高原骄阳似火,但这阻挡不住实践队员们实践的脚步,也阻挡不住这里的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在桐川镇高庄小学,队员们开展了推普送教进课堂活动。通过诗歌朗诵、做游戏、演节目、顺口溜、“三句半”、说梦想等生动形式开展普通话教学,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感受中华语言的魅力,让普通话的平仄顿挫与缕缕乡音的独特韵味交融升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孩子们热情参与,队员们悉心指导,整个学校都回荡着孩子们的朗朗童声与欢声笑语。

看到这幅景象,在高庄小学执教44年的郝生福校长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他表示,在扎根高庄村的四十多年里,他在这片土地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汗水,现在年纪大了,方言教学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习惯,但为了纠正孩子们的发音,给他们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他也在不断努力学习,说好普通话。

同结石榴籽,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党崾岘村,实践队员们在驻村干部协助下,面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和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宣讲,围绕国家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政策、经济政策等方面展开,并组织了党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分享、诗歌朗诵等活动。

活动中,一位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对实践队员说:“党的民族政策是真滴好,我们一定要拥护,跟着共产党就有好日子,这永远错不了。”实践队员们也在这朴实的话语中感受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党用实实在在为民谋幸福的行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努力为群众干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践队员们也深受感染。

活动最后,实践队员们组织大家唱红歌。当陇东红色歌谣《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和《军民大生产》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大伙纷纷起立,齐声歌唱,仿佛回到了那段军民团结一心闹革命、大生产的峥嵘岁月。实践队员们在这氛围中也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的勃勃生机。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挥青年大学生生力军作用,在乡村推广普通话,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家国情怀,弘扬和践行石榴籽精神,更加自觉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良好反响。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乡情民情,感悟党的为民初心,争做推广普通话的文明使者,争当维护民族团结的倡导者、践行者和传递者,进一步激发了学好本领服务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担当。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