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建党百年 展时代新篇 ”主题征文暨第三届非虚构写作比赛系列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第二讲

日期:2021-05-10   |  来源:团委   |  浏览:10 次 [ 字体: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领青年学子聆听时代声音、紧握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甘肃故事、文理故事、身边故事,校团委、文学院近期共同举办“庆建党百年 展时代新篇 ”主题征文暨第三届非虚构写作比赛系列活动。5月7日,系列活动专题讲座第二讲在综合楼5-205教室开讲,文学院蒋应红老师以“非虚构文学创作的魅力与效力”为题,为各学院学生代表160人多作了一场专题讲座。

蒋应红老师的讲座由“非虚构文学写作的缘起”引入,介绍了非虚构文学的开山之作——《冷血》;以普利策非虚构小说奖获奖代表作品及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作品为例阐述了非虚构文学写作的特点,并以作品创作与传播为主线介绍了非虚构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围绕“非虚构文学写作回应精准扶贫”“非虚构文学创作记录乡村世界的变迁”“非虚构文学创作的自我呈现”“冯骥才先生的非虚构文学创作”“非虚构文学创作在历史的现场”“非虚构文学创作中的牧民生活”六个方面,对近年来诞生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作了系统梳理与解读。他勉励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阅读与写作,培养人文情怀,回归童真、回归自我、坦率表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与素材,激发创作热情和想象力,让自己的想象不只停留在还原生活阶段,而必须上升到解读和创新阶段。蒋老师的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对非虚构写作的浓厚兴趣,深化了对非虚构写作的认识,围绕相关话题与蒋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蒋应红,男,1983年生,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文艺评论。大学期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报》《名作欣赏》《北京青年报》《长江文艺》《飞天》《四川文学》《黄河》《书城》等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散文、评论80多篇。2019年7月在天津《今晚报》连载《遇见<诗经>》系列。其中散文《金塔的胡杨》被多个省市转用为高考语文诊断考试文学类阅读,同时被《中学生阅读》《人文甘肃》等刊物转载。2020年获得甘肃省第四届文艺评论奖。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