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传佳话 春风化雨暖人心——兰州文理学院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活动纪实

日期:2020-09-02   |  来源:团委   |  浏览:74 次 [ 字体:       ]

“我们早就听说娃娃们要来演出,早早就在这边等了”。大滩村村民拉着兰州文理学院“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带队老师的手,充满感情的对她说。对于身处庆城县桐川镇大滩村的村民们而言,现场观看一场高水平文艺演出,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图为志愿演出团前往大滩村途中

2020年8月23日,兰州文理学院“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从兰州出发,长途跋涉,深入庆城县桐川镇党崾岘、高庄、大滩等村,将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了村民家中。

        图为志愿演出团为党崾岘村村民表演

      图为大滩村村民观看表演

              

不断“瘦身”的轻骑兵  不断成熟的队伍

对于本次志愿演出团带队老师颜昭洁来说,这样的演出形式她已经非常熟悉了。2018年,兰州文理学院第一次组建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深入定西、陇西、甘谷、庆城贫困乡村进行演出,她便是其中的一员,开展惠民演出以来,这已经是颜老师第三次来到庆城县桐川镇。从3年前第一次走村进户开展演出,颜昭洁老师认为最大的变化,就是这支演出队伍不断“瘦身”,谈到这个问题时,颜昭洁老师认为,队伍的“瘦身”正是源于大家对于“文艺轻骑兵”这个概念理解的不断加深,也是根据庆城县桐川镇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采取的因地制宜的改变。桐川镇所在的陇东地区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各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加之交通条件有限,很多村民的住所连车辆进入都有一定困难,并不具备集中观看文艺演出的条件,而过于庞大的演出队伍也很难走村入户。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兰州文理学院“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不断“瘦身”,在减少演出人员,增强队伍机动性的同时,不断优化节目内容,根据当地群众的喜好有针对性的对节目内容进行调整,强化了秦腔、陇剧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而经过“瘦身”的队伍,行动更加灵活,一支演出队携带的服装道具不过一箱,音乐伴奏仅仅需要一只便携式音响,不论是田间地头,还是道路泥泞难行的居民家中,队伍轻装简行,车辆难以到达的地方,队员们徒步前往,真正做到了有空地就能演,放开嗓子就能唱,挥起臂膀就能跳,与乡亲们面对面、零距离,让演出出实效、暖民心。

图为志愿演出团在大滩村表演

图为颜昭洁老师在演出现场主持节目

图为志愿演出团演员在党崾岘村为村民表演

         图为高庄村村民观看表演


扛好政治责任  求真务实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学校始终将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充分发挥自身办学特色,力求进一步将该项工作做深做实。在演出人员的选择上,针对当地群众的喜好,学校从大学生艺术团和艺术职业学院师生中抽调精兵强将,精心编排了器乐演奏、舞蹈、地方戏曲、歌唱等一系列节目,精雕细琢,力求让每一个节目等能成为精品,为观众带去欢乐。陈玉婷同学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演出了,她坦言,每一次下乡演出都能够带给自己不同的收获,“最大的感动还是来源于我们的观众。”陈玉婷饱含深情地说,“虽然不是在正规的演出厅,也没有正规的舞台,但这种看似简陋的环境里,我们却能够和观众保持最近的距离,大家热情的笑容和掌声,就是对我们演员最大的鼓励,也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

谈到收获,很多第一次参加“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的“小演员”们显然有更多的话要说。来自艺术中专部戏曲专业的孩子们平日里更习惯于学校的舞台和灯光,这样的演出环境,对他们而言既陌生又新鲜。“平常的演出大部分在学校,台下的观众大多是老师和同学。”谈到这样一种全新的演出模式,第一次与观众如此近距离接触的孩子们多少还有些紧张,但伴随着观众们热情的目光和真诚的笑容,孩子们的发挥也是一场好过一场。“这样的演出经验,是孩子们平常在学校里无法获得的,在田间地头唱戏,感觉这才是滋养咱们秦腔和陇剧最肥沃的土壤。”艺术职业学院戏曲专业的张月老师这样说,面对着乡亲们唱戏,让他打心底里感到温暖和亲切。实际上,这样的演出经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演员们,更是人生经历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图为现场观看演出的群众

图为张月老师为村民演唱秦腔


校园文明带动乡村文明  扶贫扶志扶精神

2018年,兰州文理学院荣获甘肃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称号,近年来,学校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扶志扶智”贯穿帮扶工作始终,坚持以校园文明建设带动乡村文明建设,最大限度的实现文明成果共享,让文明之花开放在扶贫大地上。连续两天的演出,不论是在惠家庙搬迁点,还是在高庄村、大滩村的农户家中,当地群众得知兰州文理学院“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将要入村入户开展演出的消息,早早守在演出点,等待欣赏精彩的文艺节目。根据群众的需求,演出团随时调整节目安排,力求将最接地气,最受欢迎的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   

图为志愿演出团在惠家庙搬迁安置点为村民表演

图为志愿演出团学生演员为党崾岘村儿童讲解戏曲知识

2020年,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决胜之年,“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走村入户开展惠民演出,充分宣传扶贫政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送入村民家中,真正达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理想目标,进一步补强贫困群众精神之钙,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桐川镇党委副书记田鑫表示,近年来,兰州文理学院重点帮扶及智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文化下乡活动,能够和群众面对面,不仅开拓了村民的视野,也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她强调,兰州文理学院充分发挥了高校资源优势,对村民进行科技、普法宣传,助推桐川镇产业发展及基础建设,为加快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鲜活的动力。文化下乡活动将演出带到了群众的身边,真正做到了“扶志扶智。”

党崾岘村村民在演出结束后动情地说道:“十分感谢文理学院,以前看演出要去几十公里外,现在志愿演出团走村入户的上门演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谈到感谢,我认为不应当是群众感谢我们,而是我们感谢群众。三年的时间里,小演员们在一次又一次演出中不断成长,我们也在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中收获着感动,从节目的打磨,到活动的组织,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这种收获,将会对我以及参与演出的全体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产生莫大的帮助,也让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我们真正理解了文艺究竟应当为谁服务这个问题,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段宝贵的经历。”艺术职业学院雷建超老师说。

图为雷建超老师为村民演奏二胡

图为党崾岘村村民观看文艺演出

3年来,兰州文理学院“文艺轻骑兵”志愿演出团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省内贫困乡村,累计演出30余场,受益群众近10万人,赢得贫困地区群众热烈欢迎,得到了上级部门、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肯定。让当地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从而带给贫困群众欢乐和文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预期目标。

今后,兰州文理学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的职责与使命,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沃土,扎根陇原大地,讲好甘肃故事,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团学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