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调查系列报道(一)——走访嘉峪关民间小调传承人李守财

日期:2018-07-28   |  来源:兰州文理学院-团委   |  浏览:167 次 [ 字体:       ]

2018年7月27日,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调查团嘉峪关市调查小组的两位志愿者杨彬、马丽玟来到嘉峪关市峪泉镇黄草营村,对嘉峪关民间小调传承人李守财老人进行了走访。

民间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民间俗称小曲﹑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等。经过历代的流传﹐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峪关民间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表现的是老百姓茶余饭后和劳作之余的娱乐,主要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在村子内小范围表演。它深深扎根于地方生活,把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生活感悟融入在小调里,包含反映社会各个层面的民歌题材,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志愿者们从访谈中了解到,今年71岁的李守财老人已经唱小调近60年了,从十几岁跟着村子里的人哼唱,一唱就是一辈子。据老人介绍,他的妻子、儿子都很支持他唱小调,但是他们从来都对学习小调兴味索然,而村里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每每听起老人唱小调都会兴趣高涨,但一说起学习唱小调,有意向的人便少之又少,愿意跟着哼两句的,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都喜欢唱流行歌曲,没有人对民间小调感兴趣。因此,此项技艺的传承问题也一直是李守财老人的心头病。但老人对民间小调的热爱与坚持得到了社会的认可,2009年,李守财的嘉峪关民间小调被评为嘉峪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5月,又被甘肃省文化厅认定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访谈结束之际,李守财老人演唱了小调《小男子探花》,歌曲反映出六七十年代人们生活的景象。老人的歌声明快、爽朗,唱出了他对民间小调的热爱与激情。

通过此次采访,志愿者们感受到,民间小调虽然不是社会主流音乐,现在关注的人也很少,但这并不能否定它存在的价值,因为它反映了社会民情,记录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当务之急应是先将传承人心中所记的一首首小调完整记录并谱曲,使它不至于泯灭,并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学习、传唱,以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后世。

 



(撰稿、摄影:杨彬)  

 


团学要闻